南亚次大陆上空,最近掉下了一颗“信息炸弹”,把印度的社交媒体给彻底引爆了。巴基斯坦那边传来消息,说这个月就要敲定两名宇航员,打包行李去中国,开始长达一年的魔鬼训练。
他们的终极目标,是在2026年登上中国的“天宫”空间站,在上头待一个星期。这事儿一出来,印度网民心里那个酸爽,简直是打翻了五味瓶。最主流的说法就是自我安慰:“不就是搭个便车嘛,自己又没技术。”
可这种酸葡萄心态,让他们好像忘了两件挺尴尬的事。第一,印度自个儿压根就没独立送人上天的本事。第二,他们自己也是花大钱“买票上天”的乘客,而且这票买得还不便宜。
老邻居上天印度破大防
这事儿得从今年2月份说起。当时在北京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巴基斯坦空间和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,签了一份分量十足的合作协议。为了给这事儿撑场面,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都亲自到场站台。
协议的墨水还没干透,巴基斯坦国内就忙活开了。4月份,全国海选宇航员,那标准,完全是照着中国的模子刻的,身体、专业、心理,一层层筛,比选秀可严苛多了。
与此同时,一个全国科学实验方案征集也搞得风生水起。短时间就收到了三百多个提案,全是航天医学、材料物理这些高精尖的玩意儿。这股劲头,明眼人都看得出,巴基斯坦对这趟太空之旅有多上心。
回头看看印度,他们上一次有人上太空,都得是41年前的老黄历了。1984年,空军飞行员拉卡什·沙玛坐着苏联的“联盟号”飞船,在“礼炮7号”空间站晃悠了8天。那次任务说白了是苏联搞的国际关系,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,基本没花印度什么钱。
可那之后,印度的载人航天就跟断了线一样,沉寂了四十多年。直到今年6月,印度宇航员舒克拉总算又上了天,但这回的“船票”可就不是白送的了。莫迪政府为了这次由美国公司组织的商业飞行,掏了足足六七千万美元。
舒克拉在国际空间站也就待了4天,跟出差似的就回来了。印度官方把这次昂贵的短途游包装成“为独立载人航天积累经验”。但圈内人都门儿清,这种纯商业飞行,跟掌握核心技术,那真是八竿子打不着。
“加甘扬”的饼画到哪了
其实,印度人心里比谁都急。他们的载人航天梦,从2006年的“加甘扬”计划就开始做了。但这项目简直成了“跳票”的代名词,发射时间从最早说的2022年,一拖再拖,现在最新的说法是2027年。
印度的野心可不小。按他们的规划,不光要送人上天,还要在2028年发射个空间站的试验舱,最后在2035年建成一个25吨级的空间站,整个一缩小版的中国“天宫”。
“中国有的我也必须有”,这话简直就是印度航天发展的内心独白。可惜,一次又一次推迟的发射计划,把他们在关键技术上的短板暴露得一览无余。宏伟的蓝图和骨感的现实之间,隔着一条需要埋头苦干才能填平的技术鸿沟。
相比之下,中国的路子就走得稳得多。2003年杨利伟上天之前,中国可没让任何一个宇航员搭过别国的“顺风车”。完全是自己关起门来,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啃,硬是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。放眼全世界,美俄是帮过不少国家送人上天,但真正自己有这本事的,至今也就中美俄三家。
中国手里还有张王牌
更有意思的是,这次中巴合作,可能还藏着一个让印度更难受的细节。现在,中国的“神舟”飞船是三人座。一般都是送3个新人上去,再接3个工作了半年的老人回来,实现无缝对接。
如果2026年要带上2个巴基斯坦宇航员,那就只能再加1个中国人。可巴基斯坦人就待一个星期,这意味着他们回来后,空间站里的中国宇航员可能就不够用了,甚至得超期服役,等下一班“神舟”。
但中国似乎早有后手。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,就是启用正在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船——“梦舟”。这玩意儿是为登月设计的,但飞个近地轨道也是小菜一碟。它最大的亮点是能装,一次最多能塞7个人,比“神舟”翻了一倍还多。
就在今年6月,“梦舟”飞船已经在酒泉成功搞定了逃逸试验,关键技术有了大突破。要是2026年的中巴任务真让“梦舟”来执行,那将是这款新飞船的载人首秀。
到时候,它不但能轻轻松松带上巴基斯坦哥俩,还一点不耽误中国宇航员的正常轮换。这一幕要是真发生了,对印度来说可就是双重暴击了——人家的技术代差,又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拉大了。
结语
从更大的格局来看,巴基斯坦搭上中国的航天快车,是两国“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”在高科技领域深化的自然结果。从1990年中国用火箭送巴基斯坦第一颗卫星上天,到嫦娥六号带着巴基斯坦的载荷去月球挖土,再到今天手拉手敲开空间站的大门,中巴航天的合作之路,是越走越宽。
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闻发言人说得很明白,这是中国第一次给外国人选拔训练宇航员。外交部也表态,愿意让空间技术更好地造福两国,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载人航天合作,树立一个榜样。
可以想见,当2026年,中国空间站第一次迎来外国访客,当巴基斯坦宇航员从太空俯瞰我们这颗蓝色星球时,那一刻的意义,绝不仅仅是一次飞行任务。对印度来说,这恐怕是最响亮的一次提醒:太空竞赛,终究不是靠嘴炮和PPT打赢的。不然,等到2027年“加甘扬”好不容易升空时,中国的“梦舟”可能早就开始常态化运营了,那时的追赶,只会更绝望。
炒股票配资,10倍杠杆配资,配资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